企业取名不是玄学,是能省百万广告费的“流量密码”

6次阅读
没有评论

给企业起名不是玄学,是能省百万广告费的“流量密码”

其实,给公司企业从来不是“拍脑袋想个洋气名”,而是广告人眼中的“品牌第一支免费广告”。今天就把我服务30+企业的起名方法论,毫无保留分享给你。

一、先搞懂:好名字的本质是“降低传播成本”

广告的核心是“让用户记住、愿意说”,名字更是如此。我见过最绝的两个例子,完美诠释这一点:

雷军当年给公司起名“小米”,没搞复杂的科技感词汇,反而选了“白米饭”这个人人都懂的意象——像空气、水一样融入生活,用户一听就有“亲近感”,后续传播自然省力。

还有金枪大叔操盘的“唱吧K歌宝”,原名“唱吧小巨蛋”,客户反馈“得跟人解释半天这是麦克风”。改名后直接把品类“K歌宝”嵌进名字,用户看到就知道“这是用来K歌的”,春节档直接卖爆,省了至少百万教育市场的费用。

广告人总结:好名字的第一标准,是“3秒内让陌生人看懂你是干啥的”,别让用户猜,猜着猜着就流失了。

二、3个“广告级起名公式”,照用就能出效果

我给客户起名时,从不用“灵感玄学”,而是靠这3个可复制的公式

公式1:名字=品类+差异点

适合:新品牌想快速切入市场,让用户一眼识别。

例子:“Ulike蓝宝石脱毛仪”,“脱毛仪”是品类,“蓝宝石”是差异点(比普通脱毛仪更高级)。改名后市场占有率从31%飙到55%,广告投放时,用户看到名字就知道“这是高端脱毛仪”,转化率直接翻倍。

广告人提醒:别只说品类,要加一个“用户能感知的优势”,比如“XX低脂酸奶”“XX速溶黑咖啡”。

公式2:名字=场景+解决方案

适合:想绑定用户特定需求,让名字成为“需求触发器”。

例子:“boss直聘”,“招聘”是场景,“boss直聊”是解决方案。用户找工作时,一想到“要跟老板直接谈”,就会下意识搜这个名字。一家家政公司起名“宝妈优选保洁”,也是这个逻辑——“宝妈”是场景人群,“优选保洁”是解决方案,投放社区广告时,精准度比原来高3倍。

广告人提醒:别搞抽象的词,比如“XX科技”“XX创新”,不如“XX早餐配送”“XX办公室绿植”来得直接。

公式3:名字=熟悉意象+品牌联想

适合:想做长期品牌,让名字自带“情感记忆点”。

例子:“农夫山泉”,“山泉”是大家认知里“水质好”的意象,搭配“农夫”的质朴感,不用多解释,用户就会觉得“这水天然健康”。还有“小米”,用“白米饭”的熟悉感,传递“国民品牌”的定位,后续做“为发烧而生”的 slogan 时,反差感更易出圈。

广告人提醒:选“大众熟悉的意象”(比如自然景物、日常物品),别选生僻字或小众概念,比如“垚燚”,用户都不认识,怎么帮你口口相传?

三、广告人最不推荐的3种起名方式,别踩坑!

1. “自嗨式”起名:把创始人名字、纪念日硬塞进去,比如“XX明轩科技”“XX718贸易”。用户不关心你的故事,只关心你能提供什么,这种名字广告投出去,等于白扔钱。

2. “跟风式”起名:别人叫“XX优选”,你就叫“XX甄选”;别人叫“XX动力”,你就叫“XX能量”。同质化严重,用户记不住,还容易跟竞品搞混。

3. “复杂式”起名:用英文音译、生僻字显“高级”,比如“XX缇娜服饰”“XX睿䂙咨询”。我见过一家客户,投抖音广告时,用户想搜都打不出名字,直接错失流量。

四、最后一句大实话:起名是“战略前置”,不是“后期补救”

见过太多老板,先注册公司再想名字,后期发现名字不好用,想改又要改执照、改商标、改宣传物料,光成本就花了十几万,还丢失了前期积累的用户认知。

如果你正在给公司起名,或者觉得现在的名字“没记忆点”,不妨对照上面的公式自查一下。毕竟,省下来的百万广告费,可比花在“补救名字”上划算多了。

正文完
 0
admin
版权声明:本站原创文章,由 admin 于2025-10-17发表,共计1484字。
转载说明:除特殊说明外本站文章皆由CC-4.0协议发布,转载请注明出处。
评论(没有评论)